万谱




“猪老大”牧原股份难逃亏损,缓扩产、降成本应对猪价低谷期(牧原股份养猪成本为什么这么低)

猪周期下行期间,即便是猪企龙头牧原股份也在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8.22亿元。除受价格影响外,牧原股份前期的大步扩张也加重了当下的资金负担。2021年10月中旬,牧原股份先后披露向控股股东定增60亿元股票、向银行注册1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等事项 ,并适度减缓产能建设节奏,以期优化财务结构。

业内人士认为 ,牧原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使其在猪价下行期间的亏损小于同行 ,而其在业绩骤降之际进行融资 ,将为公司增强现金流动性,缓解后续营运资金压力。

三季度亏损较大

2021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 ,从三季报看,多家上市猪企接连报亏 ,其中包括去年净利第一的“猪老大”牧原股份。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7.44亿元,同比下降18.68% ;净利润亏损8.22亿元,同比下降108.05%。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62.82亿元 ,同比增长43.71%;实现净利润87.04亿元,同比下降58.53%。

同时 ,牧原股份正处于增量不增利时期。今年前三季度 ,牧原股份累计销售生猪2610.6万头,结合新京报记者计算,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加44.11%。但在今年9月,牧原股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已跌至11.49元/公斤 ,较8月继续下降17.46%。牧原股份表示,虽然生猪出栏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因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 ,价格下降 ,导致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同比明显下降。

在10月进行的一场投资者活动中 ,牧原股份称 ,就目前市场价格而言 ,全行业都在深度亏损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全行业防疫成本上升,叠加玉米等原料大幅涨价,养殖成本普遍上升 ,导致目前行业亏损情况比上一轮行业低谷期更为严重。”

大步扩张使资金承压

业内人士指出,除疫情影响 、饲料成本上涨、猪价下滑等原因外 ,牧原股份等猪企此前在生猪红利时期的大步扩张 ,也让其成本、资金在当下猪周期低谷时短期承压。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266家子、孙公司中 ,48家为2019年新增,103家为2020年新增 ,25家为2021年上半年新增 ,其中大部分为生猪养殖公司 。牧原股份指出 ,因大量新增产能需要消化 ,规模化养殖公司成本较非洲猪瘟前有大幅上升。目前牧原股份第三季度的养殖完全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但公司认为,“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渐消化、技术升级与管理的提升,未来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成本将逐步下降 。”

产能拓展不但让短期内的成本增加 ,也带来了更多的资金维运需求 。近三年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2019年末、2020年末及2021年9月末,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40.04%、46.09%及57.77%。其中在2020年 ,深交所还于问询函中关注过牧原股份的偿债能力 。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 ,企业资产情况健康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负债率的高低,关键是看其现金流是否能覆盖短期债务,如果流动性充沛 、不影响流动负债安全 ,就不会出现财务恶化。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中,牧原股份货币资金期末为99.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1.82% ,同比下降55.77%;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4.53亿元 ,较年初减少39.22%,同比下降61.39% 。但就负债情况而言 ,牧原股份的流动负债为657.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01%,同比增长91.63%,其中 ,短期借款为187.9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3.67%,同比增长23.23% 。

60亿元定增募资缓解压力

一边是减少的现金,一边是上升的负债 ,10月19日,牧原股份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计划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49亿股股票,全部由控股股东牧原集团认购,认购金额不超过60亿元。

对于上述定增 ,市场的看法众说纷纭。有股民认为,这是大股东前期套现后再借机增加手中股份,也有股民认为,此次定增是代表牧原股份在猪周期底部仍看好猪产业发展。沈萌分析,当下的牧原股份必须对此前扩张期的资本支出进行折旧,“大股东承担全部定增,一方面是为业绩骤降的上市公司提供一定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彰显对牧原长期的信心。”

目前,牧原股份在相关公告中的表态也明显印证了“增强信心”的说法 。牧原股份称,牧原集团全额认购,展示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信心,有利于向市场以及中小股东传递积极信号 。

除信心表态外,从募资用途可知,此轮定增的核心意义在于补充流动资金 。牧原股份称,随着公司近年投资建设的生猪养殖及生猪屠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营运资金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除养殖项目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外,还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以保证饲料采购等重要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次募资将有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以及后续融资能力 。

开源证券分析师陈雪丽在研报中称 ,根据测算 ,截至三季度末,牧原股份营运资金缺口为190.9亿元,基于牧原股份2022年预达成5000万-6000万头的出栏目标,若猪价低迷周期拉长 ,其2022年融资缺口将同比增加50%以上 。从营运稳定角度看,大股东行业低谷期增持将助力公司缓解2022年营运资金压力,优化财务结构 。

10月22日,负责牧原股份系列债券评级工作的中诚信国际也对牧原股份的资金情况表示关注,提及牧原股份9月末货币资金为99.50亿元 ,短期债务为322.57亿元,面临一定短期偿债压力,且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规模较大 ,面临一定资本支出压力。若四季度销售均价仍低于成本价格,牧原股份第四季度或将延续亏损态势 。60亿元定增事项或将增强未来公司资本实力,但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将持续关注公司后续资本支出、业绩改善情况、上述定增计划进展及债务偿付资金安排等相关事项对公司整体信用状况的影响 ,并适时采取相应的评级行动。”

缓项目、控成本应对猪价低谷

定增之余,牧原股份还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10月23日,牧原股份表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决定接受牧原股份1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注册 ,注册额度在2年内有效 ,由中信银行 、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联席主承销。

同时,牧原股份开始放缓产能建设节奏。10月20日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公开介绍 ,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 ,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

面对这一情况,牧原股份在10月20日发布的投资者活动关系纪录中称,公司加大了对新建 、在建项目的管理力度,对进展较慢的非必要在建工程暂停施工,对于建设进度快的工程实施一事一议,但除个别项目由于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调整外 ,不存在已开工项目弃建的情况 。牧原股份预计 ,公司第四季度的投资性现金流支出将低于第三季度,可能保持在月均10亿元左右。

缓解资金压力、调整产能的过程中 ,成本控制也是重要一环。对此,牧原股份在6月路演活动中就透露会通过自动化、标准化 、智能化养殖,加强育种研发 ,实行生猪营养精细化管理,原粮就近收购等方式不断增强成本控制。10月,牧原股份表示 ,目前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健康状况改善所带来的头均成本降低,全程成活率较去年有2-3个百分点的提升  ,“未来养殖成本还有继续降低的空间。”

目前 ,对于牧原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 ,券商在研报中多持肯定态度 。在国信证券分析师鲁家瑞看来,牧原股份凭借自繁自养养殖模式 ,防控疫情优势明显,成本低,出栏速度快。银河证券分析师谢芝优称,牧原股份第三季度亏损幅度小于同行 ,是依托其优秀的成本管控体系。国海证券分析师程一胜、赵琳称,在本轮下行猪周期中,牧原股份凭借种猪育种扩繁优势以及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保持养殖成本低于可比公司,为其穿越猪周期提供了优势。

围绕上百亿融资能否有效缓解牧原股份资金压力,牧原股份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度过猪价低谷期等问题 ,新京报记者多次向牧原股份证券部致电并发送采访提纲 ,截至发稿 ,尚未得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王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