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谱




黑龙江伊春五营,一个边远小站何以成了人才高地?(黑龙江省伊春五营)

以前 ,这里的站长经常面对的是大学生找他签字请调,如今,这一切却发生了变化——

一个边远小站何以成了人才高地?

黑龙江伊春五营 ,林海茫茫,地广人稀。

五营气象局位于伊春一隅 ,地处偏远,取暖期长达半年。五营气象局办公楼距离区中心很远,且有一条铁路从中阻隔。山上修路困难,到局里来,要走3公里长的“羊肠小道”。

在这样的艰苦小站 ,留人本是难事 。但这里秉承人人皆人才的理念,立足培养本地人才,拓宽渠道发展人才,不仅让小站工作有声有色 ,还向外输送培养了不少博士。

2014年其所属五营气象站被确定为“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五营红松林野外科学试验站”,2018年被确定为“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 。

基层单位留人招人难是顽疾,边远气象站是怎么成为人才高地的 ?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

黑龙江伊春气象局局长韩广田说,也许在很多大城市考公务员是过独木桥,但在基层一些地方 ,特别是基层科研单位 ,编制招不满的现象时有发生。

他说刚到任时,经常有大学生来找他签字请调 ,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时常困扰他。待遇和艰苦,是困难的根源。

五营位于小兴安岭南坡腹地 ,年平均气温零下0.6摄氏度 ,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4.9摄氏度,几乎没有夏天 。该区森林覆盖率达93.25% ,基本没有工业和农业,常住人口不足两万人。

这里的职工一直在艰苦严寒处绽放,在深山老林中成长,在冰雪严寒处守望。

“小兴安岭夏季多雨,我们经常冒雨入林,一不留神就会踩进水坑;冬天观测工作更为辛苦 。”观测员马宏达说。

到了冬季,一些地方积雪达1米多。观测员扒开雪窠前行,比平时要多花三四个小时 。记录观测数据时,他们不能戴手套,而森林梯度观测要在70米高的塔上进行。塔高风大,寒风刺骨,一趟下来,浑身上下都感觉要冻僵了 。

这样艰苦的小站,留人招人自然成了难题。怎么立足现实解决呢?

五营气象局局长张福娟说,待遇和环境一时解决不了,他们就引入外部资源合作,打开人才上升渠道。同时通过大的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毕竟这里有很好的观测数据和观测条件 ,很多林业气象科研项目要做出成绩,就要来五营这里看数据搞合作。

这些年,五营气象局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院、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哈师大等开展科研合作,并得到合作单位在科研业务及经费上的支持。

2007年,五营生态站被黑龙江省人事厅正式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基地;2011年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

“在这个地方 ,可以出成绩、出项目,未来可以进入一流院校读博士,吸引力就上来了 。”张福娟认为 ,就是要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

人人皆为才,立足本地发掘潜力

气象观测科研工作比较专业 ,相关政策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为气象院校毕业和相关专业人员。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的气象院校较知名的有两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毕业生大多集中去北上广深或者东部沿海城市的相关单位 。

在采访中 ,黑龙江一些基层气象局局长坦言,去南京招聘时招聘台前的队伍对比非常明显,大城市和北上广深排起了长龙,他们的问询台前门可罗雀。

“基层待遇低、条件差 。这是客观事实。”张福娟坦言。

但比起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艰辛 ,张福娟更担忧基层科研人才接续乏力的问题。优秀的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难以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争取项目就非常困难。而一旦缺少项目,团队就很难持久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与其羡慕凤凰,不如深度挖潜 。

伊春气象局的预报曾经排名并不高,韩广田发现后与老职工谈心,了解情况,改进设备 ,加强管理,立足现实挖潜力,让一些虽不是名校毕业,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的预报工作人员取得了很大进步,预报水平不断提高。

五营气象局也注重人才培训 ,注意吸收本地人才,同时为他们发展提供良好科研条件 。目前,五营气象局长期承担着森林生态、气象、林业气象等方面的观测任务,一直致力于资料的完善与完备。采集仪器先进、数据精确可靠。大部分工作实现了自动采集、传输、人工电脑界面监控 。

张福娟表示,基层单位财力有限,无法与国外、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自然较难吸引外面的高层次人才。所以,要用好现有人才 ,通过搭建平台,解决“我能做什么”“给我提供的平台有多大”。

人才发展不阻拦,将他们的心留下

“感情留人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不太管用了 。”张福娟说,不阻拦年轻人走,让人才自由飞翔 ,把心留下。

在一代又一代基层气象科研人的努力和上级支持下,五营气象站通过引进项目,成了一个基层系统频出博士的地方 ,在招聘时有了示范效应。“我们这走出的一个又一个博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都是我们五营的人才 ,未来会带来更多的项目。”张福娟动情地说 。

黑龙江省气象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就是从五营小站起步。他第一份工作在五营,利用这里的科研环境,不断提高业务和理论水平,走到了省里。他说,“在科研项目的引进方面 ,我就会关注五营的特点。”

同时,受访的很多基层科研人员认为,提供平台和成长条件很重要,但留住人关键还是要提高人员的待遇,不要求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起码要相当 ,待遇引人留人 ,这是关键和核心。

“小站历史很久,但科研人员年龄很轻,气象部门给他们提供了宿舍,如果安心科研,利用良好的观测环境资源,引进项目,成才也会很快 。”张福娟表示,基层招人 、留住人 、用好人,待遇 、平台和自身的科研精神缺一不可。

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谢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