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谱




实务解析 – 科研院所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探索(科研院所数字化转型)

编者按:

科研院所招标具有专业性强、需求差异化大 、安全可控性高等特点 ,有别于企业采购管理 。本文主要以科研院所招标采购为对象,探讨建立组织机构运营机制,构建招标全要素标准集,构建大数据数字化机制 ,形成科研院所专业化 、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体系框架,最终达到提升科研院所招标管理水平、提高招标采购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招标采购不仅是落实国家“阳光采购”政策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科研院所采购质量的有效手段。科研院所招标专业性强、需求差异化大 、安全可控要求高,亟需加强专业化、标准化 、数字化招标管理,通过建立专业化 、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体系 ,提升招标管理水平 。

一、科研院所专业化、标准化  、数字化招标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招标管理总体思路 ,建立招标管理体系框架

以提升招标管理水平 、提高招标采购质量和效益为引领;以“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为原则;以“专业 领域”维度建立的“技术专家 管理专家 业务专家”智库为核心;以招标需求权、组织权 、评标权 、定标权“四权分立”为运行机制;以建立组织机构运营机制、构建招标全要素标准集 、构建大数据数字化机制三个维度为主要做法,建立“一个目标 、一个原则 、一个专家智库 、一个运行机制 、三个维度”的“1 1 1 1 3” 科研院所专业化 、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体系框架 。

(二)建立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推进招标全过程专业化

1.依托专业领域划分类别 ,聚力集智建立专家智库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为发挥专家在招标需求、组织 、评标、定标全过程的核心作用,结合招标专业性强 、需求差异化大 、安全可控性高等特点,按照计算机、服务器 、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显控设备 、携行加固设备 、UPS电源设备、安全防护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 、系统软件、支撑软件 、应用软件、维修和其他15个专业,划分陆、海、空、火等15个领域 ,以“专业 领域”维度建立“技术专家 管理专家 业务专家”为一体的分类科学 、管理有序的专家智库。

2.发挥专家核心纽带作用,建立组织机构运行机制

结合招标需求权、组织权、评标权、定标权“四权分立”运行机制,依托专家智库在招标各个阶段组建专家组,推进招标全过程专业化。专家按照产品成熟度把招标类型分为预先研究、研制、研购一体、订购和维修5类,对项目立项、选型设计、招标策划、方案评审、技术评审、招标申请等招标需求过程进行把关审签;对招标文件拟制、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比测机构遴选、邀请供方范围、发布招标公告、询问质疑投诉处理、开标等招标组织过程进行指导 ;对参加评标、形成评标报告等过程进行评审;对定标审批、重大招标定标决策等过程进行审核。同时,建立招标领导小组负责招标管理的顶层建设,对招标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及审批决策;建立招标负责人责任制,全权负责招标工作 ,统筹招标全流程业务;建立招标管理机构,实施招标归口管理 ,按照专业化分工分类实施,推进“统一管理,集中实施” 。最终建立以专家智库为纽带 ,以招标领导小组 、招标负责人为引领 ,以需求部门招标需求为导向,以招标管理部门招标组织为归口 ,以评标委员会评标结果为推荐 ,以定标小组集体决议为决策的“1 1 4”专业化招标管理组织机构运行机制。

3.健全招标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招标管理“阳光”实施

结合《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岗位分离、专业化分工原则 ,完善采购管理基本制度,构建招标采购事前、事中 、事后全过程监督指导机制,强化招标管理制度体系顶层设计,以《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为主体 ,以《招标管理作业指导书》为指导,健全“顶层制度 招标制度 作业指导”三级招标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招标全过程专业化,保障招标管理“阳光”实施。

(三)构建招标全要素标准集,推进招标全要素标准化

1.基于专业领域招标特点 ,构建招标全要素标准集

基于专业领域招标特点,按照“分析要素—分解要素—提炼共性要素/差异化要素—构建要素标准集—反馈修正—分析要素”循环迭代机制,从技术、商务和价格3个维度 ,建立全要素招标“技术标准集、商务标准集、价格标准集”。例如按照专业特点 ,建立计算机技术指标标准集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指标要素的循环迭代分析 、分解、提炼 、构建 、反馈修正,建立CPU、内存 、显卡、硬盘、光驱、网络适配器 、接口要求 、电源、显示器、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 、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产品认证、可靠性要求 、平均维修时间 、资料要求 、主要备品备件、保修期19项计算机技术指标标准集,其中CPU 、内存、显卡、操作系统、保修期5项作为关键指标,其他14项指标作为一般指标 。

2.促进全要素标准集运用,推进招标全要素标准化

对不同专业、领域招标项目 ,按照“提出需求—分析需求—选择标准集要素—结合招标项目特点修正标准集要素—生成招标要素—具体运用”机制,促进招标全要素标准集运用,推进招标全要素标准化。例如预先研究 、研制  、研购一体、订购和维修5类招标类型,可分别设置评分权重范围,促进招标评分权重运用(见表1)。根据技术成熟度把招标价格评分在其权重范围内进一步设置运用规则,其中技术复杂项目,基准价以技术得分最高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基准价(如技术评审得分最高且相同的投标单位为2家及以上时,以技术得分最高的所有投标单位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审基准价) ,原则上基准分=价格分×90%,高于基准价扣分 、低于基准价加分;技术成熟项目以有效投标人投标报价平均价的95%为基准价 ,原则上基准分=价格分,高于基准价扣分、低于基准价扣分 。

实务解析 - 科研院所专业化、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探索(科研院所数字化转型)

(四)构建大数据数字化机制 ,推进多维度精准化决策

1.挖掘招标管理数据价值,构建大数据数字化机制

在“大数据 ”背景下 ,结合招标全过程、全要素业务及应用场景 ,挖掘招标管理数据价值,实现从“数据”向“数字”转变。一是收集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 ,其中外部数据包括《全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集中采购目录》《军用关键软硬件自主可控产品名录》、“信用中国”平台、各领域禁止采购名单等外部行业数据以及招标方案 、技术指标、比测大纲、招标文件等外部评审数据;内部数据包括物资基础数据、供方名录数据、招标实施数据等 ;二是根据制定的数据映射关系筛选、挖掘数据 ,并建立数据库,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不断输入数据、挖掘数据价值、更新数据库;三是结合具体招标业务应用场景从数据库中输出对应数据;四是把数据具体运用到招标业务中,构建一套“数据收集—制定数据映射关系—数据筛选—输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应用场景—输出数据—具体运用”的招标管理大数据数字化机制。

2.制定招标数据映射关系 ,建立数字化招标数据库

为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招标相关数据 ,挖掘数据价值,以专业类别为基础 ,设定各专业物资编码规则 ,统一物资名称、型号、规格命名机制 ,按照专业类别进行一、二、三级分类,确定唯一编码,并以物资编码为桥梁,制定内部 、外部各类数据之间映射关系 ,结合招标管理大数据数字化机制,建立一套包含招标全过程、全要素业务及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招标数据库。

3.促进数据库数字化运用,推进多维度精准化决策

基于专业 、物资编码 、映射关系 、各类数据等要素,依托专家,促进数据库数字化运用,推进多维度精准化决策 。一是从专家维度,明确专家与专业、领域、招标项目等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 ,不同领域专家对应不同专业类别 ,充分发挥专家在本领域的专业优势 ;二是从招标内容维度,每一次招标采购的内容纵向上能够贯穿当次配套厂家提供同类招标内容的所有历史数据 ,横向上能够比较提供过同类招标内容所有配套厂家的历史数据;三是从配套厂家维度 ,锁定每次招标内容的价格、技术指标、质量、供货期、售后等数据,以及经营范围 、资格证书 、信用情况等企业经营状况,作为配套厂家的基础数据。例如运用数据库 ,实现价格数据在招标事前、事中、事后的运用 ,事前通过同类招标内容的历史价格比较,指导预算编制 ;事中指导设置最高限价 、辅助评标过程价格合理性判断;事后在定标过程中与历史价格比较,协助定标小组做出精准化决策。

二、科研院所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的效果

科研院所应深入贯彻落实“阳光采购”政策,充分发挥专家在招标需求、组织、评标 、定标全过程的核心作用,通过招标策划确定招标需求,制定全流程计划节点,强化招标总体规划;推动招标方案评审,明确资格条件、技术指标、评标细则,避免排他性;遵循规章制度 ,规范实施过程,强化监督检查 ;从源头把控质量管理要求,强化配套厂家质量体系及招标内容的全方位监管 ,通过构建并优化专业化 、标准化、数字化招标管理体系,实现 “应招必招”,最终达到提升招标管理水平 、提高招标采购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作者 :孙贤平 杨 琳 黄 晶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3年第8期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