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谱




背景提升 – 留学机构的科研提升项目靠谱吗?(留学背景提升项目要多少钱)

背景提升 - 留学机构的科研提升项目靠谱吗?(留学背景提升项目要多少钱)

带了六七年留学申请的港中文老学姐告诉你 ,我自己在给学生做背景提升规划时,几乎都是到万不得已 ,才建议个别背景实在不行的同学选择付费科研项目。

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

第一,留学申请最核心的考察点是你的本科教育背景 标准化考试成绩 ,通俗而言即你的本科是985/211还是双非 ?你的本科均分成绩是90%左右还是不到80%?你的语言成绩是刚刚过线还是超过平均水平很多?

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你只有满足了以上先决条件,本身的申请背景足够进入目标档次院校,才有可能通过科研、实习、论文等附加因素,拿到同一档次内TOP级别院校的offer 。

抛开各个地域的留学生录取偏好和特色,比如英联邦高校基本都喜欢名校高分学生,美国名校倾向于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不同档次的高校总体上还是有不同的硬性标准的 。

打个比方,即便很多机构在推付费科研时多么强调科研经历对申请美国名校的重要性 ,也不能改变大陆双非学生拿到美国藤校offer只是小概率事件的事实。

所以对于本身申请背景和申请目标完全不匹配的同学,学姐不建议强行花太多钱去刷科研经历,而应该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适当降低预期。

第二 ,即便你申请的学校和专业非常看重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在官网中明确表示“优先考虑有科研经历的申请者”,你的首选也应该是立项过的科研,而非商业化的付费科研 。

稍微对学术圈有点常识的同学也知道,高校教授(尤其名校教授)的评选难度有多大,而这种付费科研的项目其实已经涉及学术造假行径,被盯住举报了后果有多严重不用我多说。

所以那些打着海外名校教授旗号宣传的科研项目,可信程度大家觉得能有多高呢?加分背书的力度先不说,我在美国高校做RA的姐姐告诉我 ,像他们实验室的教授就因为经常收到中国大陆中介的合作邮件,对于这类线上科研的印象非常不好。

也就是说,如果你迷信这些线上付费科研项目,用短期的经历和模板写出来的推荐信充当学术背书 ,实际反而会被招生老师质疑你的学术态度和诚信度 。

退一万步即便你通过这些捷径应付过去了,面试阶段对答如流,拿到了学校的offer ,但假的真不了,真进了实验室里面实际操作啥也不会,不是很难毕业就是会被质疑学术能力清退。

第三,不是所有申请留学的同学都需要科研经历来提升竞争力。

对于申请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人,科研经历和能力是毫无疑问的 ,除此之外你还要有研究计划书 ,通过目标教授的科研能力考察;但对于大量申请授课型硕士的本科同学 ,提升你的基础硬件的竞争力才是留学准备的核心 。

我经常建议我的学生多花时间去准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标准化考试 ,然后在申请专业相关方向上做提升,比如投实习简历、考专业证书 、发表专业相关的论文、参加专业竞赛等等 ,这些既没有门槛限制、又容易体现专业能力的才是大家为留学准备应该努力的方向。

针对目前大量存在的留学线上科研项目 ,其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比较鸡肋的,但也不排除确实有部分项目会适合真正有需要的同学,也能真正帮助大家实现背景提升的目标。

所以下面学姐就从“适合线上的科研项目类型” 、“判断科研项目靠谱与否的几个关键点”两方面 ,总结了自己给学生筛选背景提升项目的一些经验 ,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01.哪些类型科研可以线上?哪些不能 ?

首先,从学科上粗暴划分的话,以实操性研究为主的应用型理工科不适合线上搞科研 ,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理论型文社科适合线上做学术。

线上科研能完成的基本有课程学习 、学术讨论、文献阅读以及论文写作,再先进一些就是虚拟情境化的实践(当然这个可能需要很高配置的计算机设备 ,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 。

如果你的学科明确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主要的科研训练途径就是依靠做实验 、田野调查等等,单靠线上的理论教学 、文献阅读和学术讨论,肯定产出不了什么成果,甚至严重点连科研基础可能都不完全具备,更不要说科研潜力了。

如果你的学科本身就是以理论推导、文献整理或者文本细读作为主要研究手段,那有没有线下的实证调查暂时就属于更深入的内容了 ,以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水平来看,线上科研完全可以支持你的训练需求 。

其次,从参与目的来看,打算考大陆研究生或申请境外的研究型硕士、博士学位不适合线上科研 ,申请境外授课型硕士更适合线上科研。

线上科研的周期短 ,学习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和通识化,整个过程只够对某个专业知识点做初步的延申。如果你将来打算走学术科研道路,短期的线上科研对你的科研能力训练、科研成果积累基本起不到本质上的效果。

所以学姐建议这类人群还是多缠着学院的老师 ,优先考虑进本校的实验室或科研小组。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是入门和打基础 ,所以项目的title尽力争取就好了,实在没什么好项目,就在过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项目重要性。

如果你并不打算走学术科研道路,参加线上科研只是想填补申请空白 ,增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强烈推荐你选线上科研! !时间短,申请难度比线下的低 ,而且正规申请的线上科研在费用上其实没你想象得那么高。

但是! !一定要下好筛选项目的功夫,那些贴满了“名校空降导师”“名校直录”“保推荐信”噱头的,一定一定给我认真研究项目本身!

最后,从留学地区的申请偏好来看,优质的线上科研经历比较加分的就是港新地区,英澳授课硕士对科研经历的要求普遍不高 ,而美国名校申请,光靠线上科研经历递投名状,其他背景太弱的话可能门槛都够不着。

02.如何判断线上科研靠不靠谱?

·导师水平

项目承办平台?是否教授上课 ?有哪些学术成果?能否在正规网站查到?

很多线上课程会选择前两节由正教授露脸 ,后面由博士生代劳(很有可能直接错位拼接 ,卖家秀是美国藤校和英国G5教授亲自授课 ,买家秀是美国藤校和英国G5的博士毕业生)。

·人数限制

项目是否有人数限制 ?大面积招生、大班上课还是精细化耕作?

线上科研最重要的是小组化 ,上不上课先不说,如果直接给你整个二三十人的线上会议室,别多说了赶紧跑,老师再负责任也没法带这么多学生做学术,何况还是兼职 。

·项目成果

科研成果是否有实际呈现方式 ?有没有发表论文的机会?发表平台如何?

推荐信啥的先别管,因为大概率轮不到你 ,即便轮到了也要考虑会不会反向坑了自己的问题 。线上科研最好是能捎带一个论文发表的机会,这才是更加可控的核心利器啊 。

·项目内容

科研课题内容本身是否跟未来深造或就业方向相关?

科研不是为了做而做,科研能力也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 ,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参加这个线上科研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即便科研含金量很高、机构非常靠谱,但是跟你本专业 、之后申请留学、找工作的方向毫不相关,趁早别浪费你的money和时间。

最后,对于线上科研是否靠谱这个问题 ,学姐想说 :

不管是中介机构还是项目本身,它们给你提供的只是一个更便利的机会 ,让你在本科背景一般 、学校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 ,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更高平台的学术研讨。

但如果你自己一开始就用错了心思,打算划划水就能拿到论文署名 、推荐信资格,水科研被申请院校的老师看出来也很容易 。

错误的不是线上科研本身,而是你自己先把路走歪了 ,所以最终咬上黑机构的鱼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卖方市场的出现 ,往往是由买房市场最先诱导和决定的。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