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谱




职业院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如何行稳致远(职业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包括)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职业院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教育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调研组对江西省4所(县所属、地市所属 、省属)、北京市3所中高职学校开展了调研 ,深入了解和研究职业院校德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调研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成效明显

调研结果显示,调研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成效明显 ,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当地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企业认可度显著提高。

具体来看 ,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是建立德育(思政)工作领导小组 ,强调多部门协同。大部分调研学校建立了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德育(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部分学校还构建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学校思政工作大格局。二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大部分调研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思政课,多种形式探索课程思政建设 ,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示范课评选等活动 。三是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贯穿育人全过程 。调研学校通过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劳动意识和技能水平。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实效,强调防治结合。调研学校将心理健康测试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室,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预防教育。五是红色资源引入课堂 ,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调研学校注重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资源思政教育要素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  、节庆日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并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育人实效。六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研学校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把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载体激发学生活力 。

在学生管理方面,一是管理理念突出对接企业管理,强调职业素养养成。调研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 ,着力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对接 ,全力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养成。二是管理制度突出形成体系,强调规范精细管理 。调研学校构建了较系统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涵盖了学生日常管理、学习指导 、生活服务、礼仪规范 、实习管理等方面,并有明确的量化考核分值 。三是管理方法突出关心关爱 ,强调传递爱的温暖。调研学校从学生学习、生活 、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四是管理模式突出严格统一,强调标准规范管理。调研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其中高职采用“辅导员 班主任 学生会”的管理模式,中职学校实行全封闭(住宿生) 、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同时,大部分学校坚持党建带团建,定期开展培训,将校团委和学生会培育为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与学生管理的参与者。五是管理队伍考核突出办法多元,强调班主任队伍专业化 。调研学校着力提高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并推进多元评价,积极提高班主任待遇 ,班主任工作经历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挂钩。

新时代德育与学生管理面临新挑战

尽管调研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创新了德育与学生管理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和思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发出建设技能社会、技能强国的号令,但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相比,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职校生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因此深化德育和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成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但与同年龄段孩子相比,他们大多数既有中高考失利的经历,又有面对特殊学习领域和面向未来职场前景的焦虑,再加上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特别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面对各种眼花缭乱、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的冲击,在思想行为上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因此增强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探索德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是强化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用好红色资源,通过大讲堂、选修课程 、“沉浸式”体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健全活动育人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和综合素养基础系统设计 ,科学合理统筹安排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育人活动 ,办出地域特色 、办出学校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 。

二是构建党建引领的全员育人体系 。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作用,建强院系、师生基层党组织 。完善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书记和校长负责 、分管领导主管 、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管理为重、队伍为要的工作思路,坚持关心关爱与严格规范管理相结合 ,从提高职业素养入手,规范学生管理流程 、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完善评价制度 ,推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规范化 、精细化、全程化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模式 。

三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指导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指导职业院校特别是县一级中职学校,落实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思政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推进集体备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指导高职院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做强学科专业,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 ,在引领学校思政课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加强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坚持理论引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书记校长、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生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学生干部系列培训 ,促进学生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当好榜样、做好表率。开展职业院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交流活动,推广普及好做法、好经验,带动职业院校治校水平和管理队伍能力提升。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09日第7版

作者 :教育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调研组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