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谱




【党建】“痕迹主义”当休矣!(什么叫痕迹主义)

【党建】“痕迹主义”当休矣!(什么叫痕迹主义)

近年来 ,“痕迹管理”在不少地方推行,成为检验过程真伪、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

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地方以文字表格和图片资料等作为展现绩效的唯一手段 ,片面强调“痕迹”而不是业绩,把“痕迹”看得过重。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党建】“痕迹主义”当休矣!(什么叫痕迹主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将其称为痕迹主义” :“写不完的材料 、填不完的表格 。一些地方上级管下级 ,发文件、提口号 、开会议、排名次,就是不见实在干的。”

紧随“痕迹主义”而来的,是名目繁多的检查督察。“‘一人干 、三人看,还有七人在指点’,‘上面千把锤 ,下面一根钉’,干活的苦不堪言,既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刘晓庄委员坦言,一些部门把责任层层往下传递,过多的检查考核让基层无所适从 。

反过来,为了应付来自上面的各种检查,一些基层干部成天忙于刷标语 、竖板墙 、搞景观,以至腾不出身子搞调研、办实事。刘晓庄委员用一首打油诗形象描述了基层干部的这种状态:“加班加点写材料 、没日没夜整数据、一心一意填表格 、辛辛苦苦编简报 。

“痕迹主义”既迷失了干部的工作方向,又贻误事业向前发展,与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格格不入 ,危害不容小觑 。刘晓庄委员认为,应该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对此,刘晓庄委员建议从四个方面着力 :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痕迹主义”出现在基层,但根源在上面。要从领导机关开始 ,上下联动抓作风 、文风 、会风。

二是强化行动自觉 。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关键是要把好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不做华而不实、劳而无功、人民不满意的事情 。加强干部管理,使干部忠于职守 、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

三是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为政不勤、不公、不廉等问题 ,让“占着位子、顶着帽子、混着日子、摆着样子”的人“嘚瑟”不起来。

四是激励担当实干 。不以材料“痕迹”评短长 ,要以工作实绩论英雄 ,把严格的干部考核机制变成促进工作的科学手段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使广大干部在责任和使命面前心无旁骛挺身干事。

图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文采编:楚雄州政法新媒体中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